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65.最后,我与这个星球的灵人谈论我们地球居民对于复活的信仰。我说,他们无法想象人死后立即进入来世,并且脸、身体、手臂、脚,以及一切感觉,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看上去和世人的一样。他们更不能相信,那时他们会穿着衣服,有房子和住处。这完全是由于以下事实: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基于身体感官印象思考,因而不相信无法看见和摸到的任何事物的存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从外在感官印象退出,然后转向内在印象,从而被提升到能觉察这类内在印象所在的天堂之光。正因如此,他们对于他们的灵魂或灵是一个人没有任何概念,反而认为它就像风,空气或含有某种生命之物的无形气息。这就是为何他们以为他们只有等到世界的末了才能复活的原因;他们将这世界的末了称为最后的审判,并认为,他们的肉体尽管已化为尘土,分散到四风中,但仍能被带回来,与它的灵魂和灵重新联合。
我补充说,他们之所以被允许如此相信,是因为如我所说过的,那些基于外在感官印象思考的人,若不通过重新进入他们在世时所携带的肉体,就无法对他们那以人的形式作为一个人活着的灵魂或灵形成任何概念。因此,除非有人说,这身体会复活,否则,他们会因无法理解而发自内心拒绝复活和永生的教义。不过,关于复活的这种思维有这样一个好处:他们信死后的生命。其结果就是,当他们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再像以前那样基于世俗和肉体事物,因而基于感官印象进行思考时,就会相信他们死后立即复活。
这时,他们还谈论天堂,以及他们希望死后怎样在那里生活,并把他们有关最后审判的教义抛到一边。我告诉这些灵人,我如何好几次惊讶地发现:当那些有信仰的人谈论死后的生命,以及他们即将死去或已经死去的朋友,同时不去思想最后的审判时,都认为他们的朋友死后立即活着,或像人一样活着。可就在他们开始谈论最后审判的那一刻,这种观念就变成他们肉体的物质观念,他们认为这肉体必与他们的灵魂重新联合。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个人就其内层而言,就是一个灵;身体及其所有部位的生命皆来自灵,而非身体本身。他们不知道,灵才是真正的这个人,并具有人的形式,只是不为肉眼所见,但能被灵眼看见。也正因如此,当人之灵的视觉通过移除肉体视觉而被打开时,天使就会作为人被看见。天使就这样向古人显现,如圣言所述。我曾与一些灵人有过几次交谈,这些灵人在世为人时我就认识他们。我问他们想不想再次披上他们的肉体,就像他们以前所想的那样。他们闻听此言,一想到与肉体结合,就远远地跑开了,并为自己在世时因盲目的信仰,未经任何理解就如此思想而感到震惊。
4307.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雅各问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表恶灵。这从这层意义上的许多事清楚可知,就这层意义而言,这些话和接下来的话论及雅各的后代;因为内义上的意思取决于当下所论述的主题。与雅各摔跤的人表示恶灵,而非善灵,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摔跤”表示试探(3927,3928,4274节);试探从来都不是善灵造成的,而是恶灵造成的。因为试探就是激活人里面的邪恶与虚假(741, 751, 761, 1820, 4249, 4299节)。善灵和天使从来不会激活邪恶与虚假,相反,却保卫人对抗它们,并将它们折向良善;因为善灵被主引领,而除了神圣良善和神圣真理外,没有什么东西从主发出。主不试探任何人,这一点从教会所接受的教义可以得知,也可从前文(1875, 2768节)看出来。由此,以及由雅各的后代在每一次试探中,无论在旷野还是之后,都屈服的事实明显可知,与雅各摔跤的人表示恶灵,而非善灵。而且,“雅各”在此所表示的这个民族并未处于任何属灵或属天之爱,而是陷入肉体和世俗之爱(4281, 4288-4290, 4293节)。灵人与世人的同在取决于他们的爱。善灵和天使与那些处于属灵或属天之爱的人同在,恶灵与那些唯独陷入肉体和世俗之爱的人同在。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以至于仅仅留意一下自己爱欲的性质,或也可说,仅仅留意一下自己所关注的目的的性质,谁都能知道哪类灵人与自己同在,因为人皆以自己所爱的为其目的。
这个灵人之所以自称神,是因为雅各以为他是神。在这一点上,雅各和他的后代一样,总以为耶和华在他们的神圣外在仪式中,而事实上,耶和华唯独存在于这些所代表之物中,这一点从下文清楚看出来。他们还以为是耶和华把他们引入试探,并且耶和华是一切恶的始作俑者,每当他们受到惩罚时,祂就生气发怒。正因他们以为耶和华是这样的,所以对祂的这种描述才会出现在圣言中,而事实上,耶和华从不将任何人引入试探,也没有任何恶事是从祂发出的,祂也从不生气,更不会发怒(参看223, 245, 592, 696, 1093, 1683, 1874, 1875, 2395, 3605, 3607, 3614节)。这也是为何与雅各摔跤的人不愿透露自己名字的原因。就内在属灵意义而言,与雅各摔跤的人之所以表示天使天堂(4295节),是因为那里“雅各”在至高意义上所代表的主允许天使也试探祂;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天使唯独留在他们的自我中,这在刚才提到的章节已经说明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